2022年2月14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网上公开,引起了广泛讨论,消防作为应急体系的一部分在十四五期间也有重大建设内容。
一、“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规划简述了制定的背景,“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工作进展,列出了2020年全国各类事故的情况,指出各类事故、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15年分别下降43.3%、36.1%和57.9%,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8%、37.3%和65.9%。对比了事故态势,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下降37.6%、70.8%和38.9%。分析了面临的主要形势主要是:风险隐患仍然突出、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应急管理基础薄弱。 规划提出了建设的主体要求,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规划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1、整合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将整合为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按照准现役、准军事化标准建设管理,统一领导、分级指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队伍编制员额同步优化。(注:在文件中明确了准现役、准军事化的提法)2、理顺消防指挥机制,优化应急协同机制。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健全中央与地方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各类灾害事故响应程序,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指挥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协同机制和灾害事故应对处置现场指挥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协同,建立健全联合指挥、灾情通报、资源共享、跨域救援等机制。(注:不同灾情应该有不同的专业队伍,各专业队伍之间的协同指挥机制将进一步明确)3、创新消防安全监管模式。十四五期间,将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监管执法职责,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制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建立完善消防执法跨部门协作机制,构建消防安全新型监管模式,健全监管执法体系。(注:备受关注的消防执法监督将会改革,消防执法监督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责任,强调了跨部门协作,将会涉及人、事、权、责等问题)4、推动火灾事故延伸调查,压实责任。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将进一步从法律层面上压实。健全灾害事故直报制度,建立完善重大灾害调查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坚持事故查处“四不放过”原则,推动事故调查重点延伸到政策制定、法规修订、制度管理、标准技术等方面。(注:火灾事故调查的法律地位、机制体制、科学技术、标准法规等方面将会有比较大的突破。)1、涉及消防救援人员及其他救援人员的法律法规将制定和完善。(注:准现役和准军事化消防救援队伍的配套政策将进一步落实,专职消防救援人员、消防文员等待遇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2、消防行政执法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明确。(注:“四不两直”、异地交叉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的实施;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告知承诺制的执行;健全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行政处罚等级细化;执行移送司法标准和程序等均需要进一步细化。)3、消防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注:要建立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分类科学的标准体系;会增加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标准;鼓励社会团体制定应急产品及服务类团体标准等;促进消防标准的国际化等。标准体系改革会加快消防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1、大力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注:结合安全生产法的执行,一些具有重大危险的单位需要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整治双重预防机制,将降低火灾和爆炸风险。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将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2、消防需要深度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整治。(注: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爆、特种设备、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安监和消防的将会深度结合,在成立综合执法队伍后,要求消防执法更加需要与行业特点结合。)1、按“全灾种、大应急” 优化力量布局和队伍编成。填补救援力量空白,加快补齐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短板,加大中西部地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加强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扑救和地震、水域、山岳、核生化等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建设一批机动和拳头力量。(注:一批专业救援基地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步伐会加快)2、加强行业救援力量、航空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建设。提升行业救援能力、加快航空救援力量、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有序发展。(注:各救援力量的管理以及与消防救援力量的协同机制将细化)1、加强应急预案建设。从应急预案准备、应急物资准备、紧急运输准备等方面加强应急预案建设。(注:会从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全过程性方面下功夫,将会完善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促进应急预案与实际场景的结合,突出实战性。)2、强化救助恢复准备。(注:从消防的角度,火灾爆炸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火灾爆炸事故下建筑受损鉴定等将会得到重视。)1、破解消防的重大瓶颈难题。深化应用基础研究,聚焦灾害事故防控基础问题,实施重大灾害事故防治、重大基础设施防灾风险评估等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制先进适用装备,鼓励和支持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在应急各专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新增具备中试以上条件的灾害事故科技支撑基地10个以上。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有序推动“一带一路”。(注:专栏4中的研发重点就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方向,也应该是消防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另外,10个灾害事故科技支撑基地应该是与行业特点结合,一批具有研究基础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可以联合申报。)
2、消防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制度建设方面包括智库建设、注册消防工程师管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等。人才培养方面包括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专业队伍培养、地方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注:人才培养规划将会根据消防救援人员的编制落实优化。另,消防救援人员任职能力考评与提升方案需要进一步明确。)
3、作为安全应急产业的部分,消防产业将进一步壮大。(注:专栏5中涉及到的安全应急产品与装备均与火灾预防、消防救援具有相关性。消防产业需拓宽视野,找准行业结合点。)
4、加强智慧消防设计,强化信息支撑保障。强化数字技术在灾害事故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系统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建立符合大数据发展规律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灾情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灾后评估和社会动员等功能。(注:智慧消防作为智慧应急中的部分,需要立足行业火灾风险,提升火灾监测预警能力,并把智慧消防作为消防救援能力提升的作用落到实处。)
(七)加强消防治理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1、提升消防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和规范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微型消防站建设,推动设立社区、村应急服务站,培养发展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和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员,建立完善“第一响应人”制度。(注:基层消防队站、基层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志愿者的管理机制建设标准、优化配置方案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2、健全消防社会服务体系。(注:消防安全文化建设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是社会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需要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管理咨询、检验检测、预案编制、应急演练、教育培训等活动,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发展,发展巨灾保险,引入市场机制优化消防社会服务。)
(八)隐含在规划中的消防重大工程建设
1、管理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等。其中,建成危险化学品、矿山、城市安全、金属冶炼、油气等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注: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是安全监察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划的重头戏,获批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将得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经费支持。十三五期间,上述的一些支撑基地已在建设过程中)
2、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包括灾害事故风险区划图编制、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城乡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预防工程建设等(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依据行业领域开展,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工程。如:化工园区要建设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平台,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老旧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场所消防系统改造,打通消防车通道、楼内疏散通道等“生命通道”等......)。
3、巨灾应对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地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建设。(注:分层级、分专业、分灾种的各类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4、综合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包括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建设、应急通信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急管理教育实训工程建设、安全应急装备推广应用示范等。(注:国家级实验室和部级实验室将会分批次建设,大的灾情模拟系统和信息管理平台即将推出,应急通讯网络将高速发展,应急培训基地将分类建设,智能装备和智慧消防将大力发展。)
5、社会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科普宣教工程建设等。数字防灾减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应急知识科普库、公众科普宣教平台和应急虚拟体验馆、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将分批建设。